English

归来兮,王尔德

1998-06-0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一波全球范围内的“奥斯卡·王尔德热”,在这位天才作家、“19世纪的逆子”郁郁而终近一个世纪之后持续升温,这究竟证明了人类社会进步神速、容忍异端的能力大大增强,抑或不过是肯定王尔德在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为他一百年前所遭受的羞辱与不公正对待作微不足道的补偿?

据悉,作为公众新的关注焦点,奥斯卡·王尔德的生平占据了多部影剧的中心舞台,其中包括斯蒂芬·弗莱主演的一部新传记影片,目前正在非百老汇舞台上演的一出名为《伤风败俗》的戏,以及在百老汇上演的由大卫·海尔导演、里安姆·尼森主演的《犹大之吻》。世界各地踊跃出版王尔德的作品,在我国,五卷本《王尔德全集》亦将由中国文学出版社推出。

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是出生于爱尔兰的英国剧作家、诗人,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为艺术而艺术”的倡导者。他写下了维多利亚时代最好的一些舞台喜剧,如《温夫人的扇子》、《无足轻重的女人》、《理想的丈夫》、《认真的重要》等,皆以机智巧妙的对话和错综复杂的场面著称。他于1882年赴美国作巡回演讲,以其超出常规的机智善辩和连珠妙语赢得巨大声誉(其中也包括恶名声)。

但他放荡不羁的生活方式、蔑视伦理道德的立场乃至艺术至上的主张却激怒了当时上流社会的卫道士们,于是,当他的同性恋事件逐渐为人熟知的时候,他们乘机阴险地、卑鄙地暗算了他。据威廉·冈特《美的历险》一书载,一个名叫昆斯伯里侯爵的人屡次三番对王尔德进行人身攻击,以激怒他,达到与他对簿公堂的目的。在法庭上,侯爵的律师在与王尔德对质的过程中设下种种圈套,致使陪审团相信,此人不仅在行为上道德败坏,而且将整个上流社会视作“畜生和文盲”。这样一来,以正义和真理的名义对一个大逆不道者进行扼杀就变得顺理成章了。当王尔德向社会讨还公道的时候,社会是这样回答他的:“你一向蔑视我们的法律,现在却来寻求法律的支持了。你所援引的律条将会严格地应用到你身上。”王尔德后来说,谁也没有像他这样感到这么耻辱,谁也没有像他这样被人用这么卑鄙的手段对付过。他本有机会逃离英国,但他拒绝了。1895年,王尔德被判伤风败俗罪,处以两年苦役。在这场几乎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凶残围剿中,王尔德的艺术被出卖了,他的“为艺术而艺术”的伟大理想成了殉葬品(值得深思的是,这句不朽的口号日后实际上被多少有志文学的青年奉为金科玉律!)。他的作品遭禁,剧作过了很多年才得以重新上演。出狱两年以后,王尔德便在众叛亲离中孤独地客死异乡(巴黎),年仅46岁。

在评价这位19世纪最有争议的作家时,导演海尔说:“王尔德通常被错误地描述为一个爱挖苦人的促狭鬼,一个颓废派文人,脸颊上流着睫毛油,抽着烟嘴,穿一件天鹅绒夹克衫。其实,他最为显著的特征是他的慷慨豁达,他的襟怀宽广。”演员弗莱认为,对王尔德的新一轮关注是一种感情净化:“这是一个迟到的表示,说明英国对当初对他做下的事充满愧疚。……对他来说,悲剧不在于锒铛入狱,而是再也不能见自己的两个孩子。”“他的确尝试过同性恋行为,但那只不过是冰山的一角,”剧作家摩西·考夫曼指出。“也就是说,此人是一位对社会艺术有过激想法的艺术家,而这想法是直指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的。”“他走在了他的时代前头,现在正在被发现。”演员尼森说。王尔德终于归来了,时至今日,他的传奇生涯业已成为一个以身殉道的出色象征。

王尔德的外孙默林·霍兰德尽管担心“王尔德热”温度过高有可能导致人们对王尔德感到厌倦,但还是很高兴他的外祖父终于得到了应得的认可。霍兰德所著《王尔德写真》近日刚刚在美国出版。(张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